组织开展安全防范领域行业的科学研究 , 制定行规行约,进行业务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服务 15515365581(微信同号)
安防大事记
协会简介 相关证书 专家委员会 能评证书查询 理事会成员名单

办事指南

Admission Guide

资质评审

Qualification Review

能评标准

Testing facility

系统解决方案

System solution

专题专栏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回顾安防行业发展 聚焦行业光辉历程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安防行业的发展,安防行业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一路走来,安防行业市场、行业管理与相关服务机构一同成长、进步,留下了坚实的发展足迹。在此重要节点,通过回顾安防行业发展,聚焦行业重大事件及中安协重要大事,重温行业光辉历程。

萌芽:这一时期以1979年3月18日公安部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为起点,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时代背景,我国“安全技术防范”概念开始形成,安全技术防范从无到有,中国安防历程从此开始。

1979年至1992年是我国安防的起步阶段,“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后,“安全技术防范”概念开始形成,安全技术防范实现从无到有。

  安全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安防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对安全需求持续增长。

  1979年至1992年是我国安防的起步阶段,“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后,“安全技术防范”概念开始形成,安全技术防范实现从无到有。

  在行业管理上,这一时期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开始作为公安业务的一部分,正式被提上工作日程。从公安部到各地安防管理部门逐步建立,对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的管理逐步形成。标准与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开始筹备并设立,国家一级的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基本构建。

  从行业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实体防护增长迅速,以“门、窗、锁、柜”为代表的实体防护类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安防电子产品制造业开始起步,其中以探测、报警类产品为重点,包括磁开关类报警器、主被动红外及微波探测器等;受技术限制,这一时期安防电子产品制造中模拟监控与报警产品主要为国外品牌,并以国内企业代理、加工、模仿制造为主;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发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

  这一时期安防市场应用相对较窄,主要为满足金融、文博、机场等重要单位、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需要,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更多要害单位视频监控工程项目,如故宫安防工程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安防应用快速普及到文博、金融等重点要害部门,不断扩大的应用需求促进了安防技术、产品和企业的进步,也为安防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安防行业萌芽起步阶段,实体防护市场增长迅速,以“门、窗、锁、柜”为代表的实体防护类产品占据市场主导,诞生了多家知名的防盗门厂商与防盗保险柜企业。

  公安机关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重视始于典型安防工程建设应用。早在1959年8月,故宫发生了盗窃案,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故宫开始安装防盗报警系统。1962年4月,第一期防盗报警安装完成。此后,故宫再次失窃时报警系统被触发,窃贼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此案是报警系统在我国文物系统首次发挥作用的案例。

  1962年后,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又先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敦煌莫高窟安装了防盗报警器。

  改革开放以后,以一批要害单位视频监控工程为起点,拉开了我国现代安防产业发展的序幕。如为纪念建国35周年,于1984年启动的北京天安门电视监控工程;此后,为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在全区建立监控系统,对辖区重点部位、重要企事业单位实施全面覆盖。20世纪90年代以后,安防应用快速普及到文博、金融等重点要害部门,不断扩大的应用需求促进了安防技术、产品和企业的进步,也为安防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性工程项目

  国内最早的文博安防工程

  故宫第一期安防工程起始于1959年8月16日。周恩来总理针对故宫金册等文物被盗事件,要求北京市公安局在故宫安装报警系统。北京市公安局杜绍参与负责了整个工程的实施。工程主要为故宫安装声控报警器系统,由于条件限制,最先开始使用的是电子管,经过不断改进,使用晶体管研制的报警器成功投入使用。主要技术手段为单一的现场声音的监听。这是最早期的故宫安防工程,也是文博领域最早的安防市场应用。

  故宫第二期安防工程起始于1981年7月。工程主要为故宫安装多路报警器系统,使用红外、超声波等装置为前端入侵探测器,并进行声音复核,系统覆盖了故宫珍宝馆区、保和殿东院、西院、清史馆等16个区域,于1984年竣工。

  故宫第三期安防工程起始于1990年初。故宫安防工程办公室开始实施消防安全工程,在故宫29个区域第一期工程基础上安装了报警器及监控设备,并大范围地实施消防安全工程,覆盖了故宫太和殿区、东六宫区、西六宫区、珍宝馆、钟表馆等29个区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报警系统基本覆盖了故宫全部开放展厅、大部分办公区域及库房区域。

  国内最早的宾馆安防工程建成

  1982-1983年,由上海市公安局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合作建设,完成了“326工程”即上海宾馆电视监控工程(当时定为保密项目)。工程历时近两年,共安装64台摄像机,采用公安部三所自行研制的64切16矩阵系统。该项目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三等奖。

  北京市东城区联网报警系统工程建成

  为了保证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顺利召开,北京市公安局和长峰公司达成协议,合作在东城分局辖区内建设无线报警联网系统。

  1989年10月,长峰公司开始组织研发,前端探测器采用了美国C&K的产品,报警中心设在分局内。该项目于1991年2月顺利竣工。联网系统覆盖11个派出所,2个重要治安所,故宫和天安门治安所、北京站治安所、王府井大街、天安门广场以东、前门边缘。

  北京市东城分局的报警网是技术预防发展进程中全国第一个以社会面为背景、以计算机系统为中心,跨区域、跨行业的报警网,技术上在当时具有先进性。

  北京亚运会体育场馆安防系统工程建成

  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安防系统首次应用于国内大型体育盛会。工程包括工人体育场闭路电视监控工程、亚运会中心光缆传输电视工程、亚运会交通指挥监控改造工程等,工程采用了国际先进的通信光缆和实用的光端机,传输图像清晰稳定,达到主会场的验收标准。在这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办方北京兆维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了十余种配套产品,当时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在公安部的直接领导及广大企业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五年的筹备,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安协”)于1992年12月8日成立。此后,中安协第一届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形成了安防产品行业从业单位、团体、个人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

  1979年,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使用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正式提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概念,指出安全技术防范是治安防范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政府主管部门将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列入职责范围,“安全技术防范概念”形成。

  石家庄会议标志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成为了安防行业公认的“诞生”标志。石家庄会议不仅产生了“安全技术防范”的概念,也悄然宣布安全技术防范专业领域的诞生。此后公安部发布文件肯定了技术预防工作的作用,明确了技术预防工作的10项基本要求,讨论了技术预防器材的研制和生产方法。

  1984年公安部批准在科技司成立安全技术处,负责安全技术防范业务的归口管理,明确了防爆安检和安全技术防范作为其工作职能,标志着安防行业管理正式纳入了国家管理体系。1992年公安部决定成立安全技术防范领导小组和其领导下的职能办公机构--公安部技防办。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主要地市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成立了地方技防办。各地技防办成立后迅速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了技防专项工作,有效增强了社会治安防范能力,促进了安防技术与产品的快速发展。

  为加强安防产品的监督管理,1989年公安部科技司相继下发《关于发布警用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发布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992年公安部明确了技防办8项工作职能,确立了技防办在安防行业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同时启动了安防技防立法工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安防行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及行业管理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

  为了适应安防产品的标准、检测和行业协调管理工作,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确立了专门的机构,强化和明确了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协调职能,形成了中介和行业组织的雏形。1987年12月,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成立了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以下简称“全国安防标委会”,代号“SAC/TC100”),标志着安防标准化工作的起步。1987年2月成立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北京检测中心”),1988年4月成立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检测中心”),标志着安防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并发挥作用。

  在公安部科技司正确领导下,在公安部第一、三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安防标委会、北京和上海检测中心三个技术服务机构从产生到发展,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初创了技术服务体系。

  全国安防标委会从1987年~1990年,组建了4个工作组,开展了“防盗安全门”、“保险柜”、“汽车防盗报警器”、“X射线安检设备”等产品的标准编制工作,并开展了“文物”、“银行”、“军工”、“货币印制”等行业的安防管理性标准制定工作。到1992年底,完成1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为安防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上海检测中心在开展制定规章制度、标准、创建实验室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业务,完成规定产品的检测任务。为规范安防产品的生产、销售,提高安防产品质量,抑制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公安部的直接领导及广大企业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五年的筹备,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安协”)于1992年12月8日成立。此后,中安协第一届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形成了安防产品行业从业单位、团体、个人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至此,国家一级行业中介、社团等自律性管理机构基本构建完成。

  随后,各地方也在技防办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地方安防协会或学会。

产品技术以探测、报警及实体防护为主,视频监控开始由国外引入并起步发展。这一阶段较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国有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逐步兴起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行业产业链形态逐步形成,制造商、代理商、工程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群体。

  最初,安防产品是满足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需要。随着社会安全需求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安防企业群体。安防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安防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是推进安防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的安防行业,技术上以传统的实体防护、机电及少量进口的电子产品为主。

  伴随着安防行业起步发展,行业形成了初步的产品技术形态和产业链形态。产品技术以探测、报警及实体防护为主,视频监控开始由国外引入并起步发展。这一阶段较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企业,主要有国有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逐步兴起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行业产业链形态逐步形成,制造商、代理商、工程商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群体。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有公安部一所及下属企业、国营亚光电工总厂、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322研究所等,境外企业有美国C&K、香港联视等。1987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社会犯罪的行动,在客观上推动了防盗安全门与防盗保险柜等安防产品的需求,刺激了大量的实体防护产品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盼盼”、“铁马”、“飞云”、“筑城”、“美心”等知名的防盗安全门民营企业。

  在初期发展,由于国内安防报警产品遇到了误报率高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因此在市场上主要以国外产品为主导,仅美国C&K公司在1989年到1992年期间,就占据了80%的中国报警产品市场份额。

  代表性产品和企业

  国内最早的微光摄像机(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初,微光摄像技术在国际安防领域居主导地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一所”)基于其在电真空、半导体、电子线路和光学等方面具有的技术工艺基础,开展了微光摄像管、微光镜头及微光摄像机的研究。最初设计生产了YW75、YW90、YW150、DW150微光电视镜头系列,该产品适合在夜间对较远目标进行观察。随着紫外电视和照相装置在生物学、地质学、医学和核物理等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所还设计生产了ZC60、YZ25紫外光摄像镜头,解决了人眼不能看到的紫外线图像进行近距离电视观察和拍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一所研制了焦距最小,视场超广角达102°的YX4.5小孔镜头,在当时属国际首创。1987年,一所又研制了能根据外界亮度变化自动改变光程大小的SXZ系列自动光圈新型电视摄像镜头。它是国内首创的小孔镜头系列的换代产品,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了国际80年代同类产品水平,曾出口美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1980年,一所在微光摄像管的研制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小的SIT微光摄像管GD3、GD3A型微光摄像管,该项目1990年曾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公安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2年,一所的EXZ3.5自动光圈小孔电视镜头,能够在很大环境范围内提供高清晰、高保真度电视图像,该镜头曾在当时预防犯罪过程分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最早的防盗保险柜(“虎牌”保险柜厂)

  “虎牌”保险柜厂是国内最早生产保险柜的企业之一。“虎牌”保险柜厂前身为河北省武邑县保险柜厂,1979年建厂,1993年更名为河北虎牌保险柜厂。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加强企事业单位的防盗安全,为“虎牌”保险柜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其系列产品屡获殊荣,产品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在银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文博系统等。虎牌保险柜对中国早期金融领域、文博领域的安保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内最早的微波多普勒报警器(国营亚光电工总厂)

  1981年7月,为扩大小功率微波固态源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国内第一台利用军工技术研发的微波多普勒报警器出现。该产品由60年代创建的国内电子工业骨干企业——国营亚光电工总厂生产。在其负责人杨和声的带领下,荣志一、谢家德、汤泰来、陈永文等参与了具体研发工作。1982年底,研发组编制“微波多普勒报警器研制报告”,由四川省四机局以及成都市公安局主持通过设计定型,并获得1982年度电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当时安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实验数据为相关安防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该产品批量生产后,应用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天安门、正阳门、艺术博物馆等重大安防工程建设中,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最早的对民航登机旅客、行李进行公开安全检查的设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1974年,根据公安部领导的指示,一所开展了防爆安全检查技术的研究工作,重点研制用于安全检查的X射线检查设备以及金属探测设备,主要是针对隐藏在信件、邮包以及行李物品内的炸弹、金属等危险品的检查。为了解决可以长时间观察X射线图像的问题,1976年至1980年,一所先后研制成功高灵敏度电子轰击硅靶摄像管、图像存储管、电视图像存储器、微光电视摄像机、储像和录像系统、硫化锑摄像管、高灵敏紫外摄像管、2/3寸摄像管和摄像机、通过式金属武器探测门等系列产品。

  我国分别于1981年4月1日、11月1日起对民航机场国际航班、国内航班的登机旅客和行李实施安全检查。之后低剂量脉冲式X射线检查设备、自动型低剂量脉冲式X射线检查设备、便携式X射线检查设备以及第一代通过式金属探测门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首先用于首都机场航班的安全检查及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并陆续在国内11个机场使用。

  1986年,一所和德国海曼公司进行了首次技术合作,生产出满足机场需要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单通道、双通道X射线检查设备。

  国内最早的防盗门企业(“盼盼”防盗安全门)

  20世纪80年代,实体防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呈现“三铁一器”(铁门、铁锁、铁栅栏、报警器)的局面。安全防盗门(钢制门)取代传统的入户木门,在实体防护领域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品牌有“盼盼”安全防盗门。“盼盼”创业于1982年,是辽宁省营口市的一家民营企业;1996年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立盼盼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初成立盼盼安居股份有限公司。“盼盼”防盗安全门以广告打天下,其系列产品在我国实体防护历史中写下了重重一笔。“盼盼”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前列,被推荐成为同类名牌产品,同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内第一台红外线探测器(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

  198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建成立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研发生产被动红外(红外及红外微波双鉴)、主动红外(单束及双束)探测器等5个品种的产品。1986年该公司与日本陶瓷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红外滤光片科研成果、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日本陶瓷株式会社提供的生产传感器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用于入侵探测器的热释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研制成功后,销量约占当时世界范围的60%,居于首位。上海德福因此而成为国内较早规模化代表。伴随着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科技强警”战略提出,安防行业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其中在行业管理方面,涉及产品、工程以及认证等方面的安防行业相关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形成了对安防常态化监管;政府职能转变促使中介和行业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化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科技强警”战略提出,安防行业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在行业管理方面,涉及产品、工程以及认证等方面的安防行业相关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形成了对安防常态化监管;政府职能转变促使中介和行业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化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在行业发展方面,实体防护企业得到了规模化发展,率先进入品牌化时代;以报警、视频监控为代表的电子安防产品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市场迅速发展,系统集成业务初现;防盗报警服务市场开始培育和发展;同时大批国外产品及企业进入国内。

  在产品技术方面,产品由单一类型向系列产品类型发展,复合型的报警探测产品得到应用,模拟监控向数字视频监控过度,高清化、网络化初步呈现,DVR和DVR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系统集成技术初现端倪。

  在市场应用方面,安防产品应用愈加宽广,防盗安全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防盗保险柜(箱)在单位企业得以普遍应用,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的需求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强警”推进,视频监控在公安等重点行业应用快速发展,同时开始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安防建设进入一个由点到面、由单个工程到网络化应用的新时期。

  在行业企业方面,这一时期行业企业数量突飞猛进,实体防护企业进入品牌时代,安防电子制造及工程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安防报警运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早期的国外报警器品牌(美国C&K公司)

  美国C&K公司是一家生产开关的专业公司,成立于1957年。1978年开展安防业务,在世界范围内有28个分支机构,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1987年华美公司在公安部一所召开了产品推介会,将美国的C&K公司引入中国大陆,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销售报警器的业务。香港企业家郭思琳是将C&K引入中国市场的“领路人”。早在1988年,郭思琳就进入C&K,并开展了一系列早期中国安防的调研和营销工作。1990年C&K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王极新担任C&K北京办事处主任。1993年深圳展会后王极新升职为中国区总经理,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的办事处以及中国市场推广及销售工作,之后又建立深圳办事处和厦门办事处。1992?1997年间,C&K产品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C&K”品牌也一度成为了安防的代名词。

发展壮大: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起点,市场经济开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伴随着“科技强警”战略提出,安防行业迎来了强大动力,行业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政府管理发生重大变化,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中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科技强警”战略提出,安防行业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其中在行业管理方面,涉及产品、工程以及认证等方面的安防行业相关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形成了对安防常态化监管;政府职能转变促使中介和行业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化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科技强警”战略提出,安防行业发展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在行业管理方面,涉及产品、工程以及认证等方面的安防行业相关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形成了对安防常态化监管;政府职能转变促使中介和行业组织工作逐步规范化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在行业发展方面,实体防护企业得到了规模化发展,率先进入品牌化时代;以报警、视频监控为代表的电子安防产品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市场迅速发展,系统集成业务初现;防盗报警服务市场开始培育和发展;同时大批国外产品及企业进入国内。

  在产品技术方面,产品由单一类型向系列产品类型发展,复合型的报警探测产品得到应用,模拟监控向数字视频监控过度,高清化、网络化初步呈现,DVR和DVR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系统集成技术初现端倪。

  在市场应用方面,安防产品应用愈加宽广,防盗安全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防盗保险柜(箱)在单位企业得以普遍应用,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的需求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强警”推进,视频监控在公安等重点行业应用快速发展,同时开始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安防建设进入一个由点到面、由单个工程到网络化应用的新时期。

  在行业企业方面,这一时期行业企业数量突飞猛进,实体防护企业进入品牌时代,安防电子制造及工程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安防报警运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应用广泛拓展,视频监控等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保安公司开展的人防与技防结合的保安服务,促进了报警运营服务市场的发育,社会资本介入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并开始活跃。

  这一阶段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安防产品应用愈加宽广。在“科技强警”推动下,大中城市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公安部于90年代加大了大中城市指挥中心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以派出所为中心的联网报警系统建设。部分地区开展了技防专项工作,较好地推动了安防市场的发展,如北京推动“科技创安”活动,上海加强新建小区技防系统建设,这一系列工作对全国技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影响。

  这一时期安全技术防范建设进入一个由点到面、由单个工程到网络化应用的发展新时期,视频监控等安防产品在公安等重点行业应用快速发展。

  另外,1994年建设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居民住宅安装防盗安全门》的规定,防盗安全门开始广泛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而防盗保险柜(箱)在宾馆、酒店和企事业单位也得以普遍应用;2000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的发布和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蓬勃发展,为安防产品、系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和小轿车进入家庭消费,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的需求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应用广泛拓展,视频监控等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保安公司开展的人防与技防结合的保安服务,促进了报警运营服务市场的发育,社会资本介入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并开始活跃。

  典型安防工程

  上海在国内较早建立区域报警系统

  1993年,上海市建立具有防盗、防火、防抢劫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安全防范报警系统”,系统由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永安报警系统工程公司、平安报警系统工程公司、西科姆电子安全有限公司承建。

  第一个县级市110报警服务中心

  1993年,江苏省常熟市采用C&K产品建设的报警中心开始面向社会服务,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县级市为服务背景的报警中心,因其效果显著,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当时该样机应用了微机等技术实现自动报时、自动显示案发地点,以及预案处置等功能,推动了全国县级指挥中心的建设。1997年该系统在厦门全市推广,实现了厦门全市所有“110”报警电话由厦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调度处置,提高了警方反应速度和效率。

  邯郸市“四位一体”的城市技防报警系统

  1996年,邯郸市建设开通了由“固定目标防盗防劫监测系统”、“移动目标监控报警系统”、“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及“票据查询报警服务系统”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技防报警中心。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由用户直接到公安机关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功能的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接处警的自动报警网络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邯郸市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反应和控制能力。

  上海市“灯光工程”启动

  为维护上海社会稳定,结合上海技防工作的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开展“灯光工程”建设,这是早期安防普及到民用市场的一个典范。上海普陀区区域面积比较大、老式小区多、灯光布局盲点多,这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普陀区首先实施了“灯光工程”,在一些黑暗的路段加装灯光,效果明显,接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该区在推进灯光工程的同时,还推行图像监控工程和保安工程。这些技防工程既让居民增加了安全感,也改善了城市的面貌。

  故宫第四期安防工程

  2001年4月,故宫开展了第四期故宫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系统工程。由北京神州星光科技有限公司和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工程主要安装摄像头,报警探测器,实施网络传输,大容量存储设备,覆盖故宫全区。

安防社团组织的自律管理、服务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安防协会在这一阶段,分别制定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1994-2000年发展规划》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标志着安防行业发展进入了规划发展的新时代。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公安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及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新路,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防行业管理体系。针对这一阶段安防企业发展较快,安防产品市场混乱的情况,为保证市场有序发展,公安部门重点技防立法、产品管理以及专项工作。

  在安防产品管理方面,公安管理部门重点抓好安防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从1993年至2001年先后下发了系列管理性文件,以加强安防产品的质量管理。2000年6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联合签发《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公安部12号令),以配合我国加入WTO和国务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文件的发布对原来实行行政审批的安防产品和项目作出了新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安防产品管理的矛盾,规范了安防产品市场。此外,公安部还出台了《安防工程管理办法》,对进入安防行业的工程企业进行了规范,推进了安防工程建设的发展。

  公安管理部门推进系列专项工作、课题研究、试点与实施工作。伴随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部分省会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技防办,很快在监管产品市场、实行安防工程企业市场准入、组织工程方案检测和工程验收等方面发挥出了行业管理作用。在行业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公安部重点抓好由点到面的推动工作,促进整个安防行业的规范管理。在贵州召开技防工作会议专门部署了防盗安全门专项整顿工作;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开展了以派出所为中心的区域联网报警工作;在广西开展“GPS机动车联网报警”培训;部署打击机动车抢劫、盗窃的犯罪活动等专项工作;申请立项开展《社区安全防范综合报警服务体系研究与示范工作》课题研究,并在北京和福建首先试点。

  这一阶段,中介和行业组织工作形成规范化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增加,第三方评价服务日渐活跃并发挥作用。2001年8月,经国家认监委和公安部批准成立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2002年5月起,入侵报警探测器正式列入了3C目录,开始了首类安防产品认证,标志着安防产品管理逐步从政府行政审批向认证制度过渡。在国家认监委和公安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安防认证中心以入侵探测器的认可服务入手,逐步提高认证服务的能力,建立了与检测机构签约合作的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行安防产品认证服务做好了准备。在公安部科技局的直接领导下,全国安防标委会组织队伍,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安防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与此同时,在各级技防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第三方安防工程检测服务也普遍展开。按照公安部通知要求,各地开展了对工程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安防工程检测的技术骨干,提高了全国授权的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积累了工程检测技术和经验,在规范安防工程服务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8年民政部发布了《中国社会民间团体管理条例》暂行规定,明确了社会团体的性质和作用。安防社团组织的自律管理、服务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安防协会在这一阶段,分别制定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1994-2000年发展规划》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标志着安防行业发展进入了规划发展的新时代。

  在这一阶段,中安协会员达到900多家,1993年6月创刊《中国安全防范》并于1994年更名为《中国安防产品信息》,在1994年创办了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并积极开展国内外行业组织、企业、产品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进入2001年协会官网“中国安防行业网”开通运行;2002年10月《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首次出版,2004年协会“中国名牌”评价工作启动。

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应用广泛拓展,视频监控等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保安公司开展的人防与技防结合的保安服务,促进了报警运营服务市场的发育,社会资本介入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并开始活跃。

  这一阶段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安防产品应用愈加宽广。在“科技强警”推动下,大中城市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公安部于90年代加大了大中城市指挥中心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以派出所为中心的联网报警系统建设。部分地区开展了技防专项工作,较好地推动了安防市场的发展,如北京推动“科技创安”活动,上海加强新建小区技防系统建设,这一系列工作对全国技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影响。

  这一时期安全技术防范建设进入一个由点到面、由单个工程到网络化应用的发展新时期,视频监控等安防产品在公安等重点行业应用快速发展。

  另外,1994年建设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居民住宅安装防盗安全门》的规定,防盗安全门开始广泛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而防盗保险柜(箱)在宾馆、酒店和企事业单位也得以普遍应用;2000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的发布和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蓬勃发展,为安防产品、系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和小轿车进入家庭消费,汽车防盗报警产品的需求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建筑业兴起,安防工程应用广泛拓展,视频监控等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报警服务市场已开始培育和发展。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保安公司开展的人防与技防结合的保安服务,促进了报警运营服务市场的发育,社会资本介入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并开始活跃。

  典型安防工程

  上海在国内较早建立区域报警系统

  1993年,上海市建立具有防盗、防火、防抢劫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安全防范报警系统”,系统由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永安报警系统工程公司、平安报警系统工程公司、西科姆电子安全有限公司承建。

  第一个县级市110报警服务中心

  1993年,江苏省常熟市采用C&K产品建设的报警中心开始面向社会服务,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县级市为服务背景的报警中心,因其效果显著,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当时该样机应用了微机等技术实现自动报时、自动显示案发地点,以及预案处置等功能,推动了全国县级指挥中心的建设。1997年该系统在厦门全市推广,实现了厦门全市所有“110”报警电话由厦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调度处置,提高了警方反应速度和效率。

  邯郸市“四位一体”的城市技防报警系统

  1996年,邯郸市建设开通了由“固定目标防盗防劫监测系统”、“移动目标监控报警系统”、“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及“票据查询报警服务系统”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技防报警中心。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由用户直接到公安机关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功能的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接处警的自动报警网络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邯郸市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反应和控制能力。

  上海市“灯光工程”启动

  为维护上海社会稳定,结合上海技防工作的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开展“灯光工程”建设,这是早期安防普及到民用市场的一个典范。上海普陀区区域面积比较大、老式小区多、灯光布局盲点多,这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也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普陀区首先实施了“灯光工程”,在一些黑暗的路段加装灯光,效果明显,接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该区在推进灯光工程的同时,还推行图像监控工程和保安工程。这些技防工程既让居民增加了安全感,也改善了城市的面貌。

  故宫第四期安防工程

  2001年4月,故宫开展了第四期故宫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系统工程。由北京神州星光科技有限公司和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工程主要安装摄像头,报警探测器,实施网络传输,大容量存储设备,覆盖故宫全区。

快速崛起:200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以“3111”试点工程为起点,平安建设正式开启;这一阶段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与之伴随的平安城市建设、“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政府重大工程相继拉开序幕。另外,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召开,新的市场持续展开。

在产品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实体防护、电子防护、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并不断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系列逐步齐全,形成以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防爆安检、实体防护等为主的几大类上万种产品。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政策推进,平安建设等重点工程的开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安防行业迅猛崛起、全面发展,一个涵盖产品研发、生产,系统工程安装、维护、服务到技术咨询服务的安防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在行业管理方面,这一阶段各省级公安机关基本已建立了安防管理部门,全国构建了一个从人员到机构都较为完备的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同时伴随着行业发展,从组织建设、规划发布、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媒体建设等方面,行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标准、检测、认证机构不断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安防行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从产品研发、生产,系统工程安装、维护、服务到技术咨询服务在内的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已形成,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安防行业产品制造中心,中国也成为世界安防应用第一大市场

  在产品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实体防护、电子防护、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并不断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系列逐步齐全,形成以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防爆安检、实体防护等为主的几大类上万种产品。

  市场应用方面,国内安防市场进一步扩张,形成了以金融、公安、能源、交通、教育、建筑为重点应用领域巨大市场,以家居、社区为重点的民用化安全市场发展快速,并持续向海外市场发力。作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这一时期安防企业增长进入爆发期,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电子安防产品企业迅速崛起,并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也迎来了行业第一波“上市潮”。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安协”)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积极拓展职能的同时,提出了推进中安协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中安协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以及完善促进中安协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一时期,伴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中介及服务组织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持续推动行业服务。

  随着国家对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逐步明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安协”)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积极拓展职能的同时,提出了推进中安协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中安协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以及完善促进中安协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5年12月13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这是行业协会机构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倚重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和行业发展智力平台,更加全面地为会员、企业服务,全力推动行业总体水平的提升。(新闻报道)

  经过系统研究和努力争取,2005年-2006年间,中安协促成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和“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修员”作为全新职业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大典,确立了安全防范技术人员的专业地位,为在全行业开展安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这一工作成果在我国安防行业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安防行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起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新闻报道)

  这一时期,行业中安防工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工程企业管理势在必然。2006年6月,中安协通过开展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启动协会资质管理中心,持续推进加强安防工程企业管理;伴随着行业发展及中安协工作的不断拓展,协会杂志《中国安防产品信息》的方向定位局限性日益凸显,2006年7月21日《中国安防》杂志第一届编委会召开,随后《中国安防》首刊发行,至此翻开了安防媒体发展的新篇章。(新闻报道)

  在此期间,中安协相继完成了《中国安防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行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和措施。

  以2006年中美安防协会合作备忘录签署为节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协会国际交流活动持续开展。特别是在2008年安博会期间,首届中外安防企业商贸洽谈会召开,在此后的数年间通过与美国、英国、巴西、俄罗斯等安防协会的通力合作。中外安防产品采购洽谈会累计共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国外安防采购商出席,成交金额累计上亿元。

  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着中安协主办的安博会规模持续扩大,从2012年开始,安博会移师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当年占满全部展馆,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商1000家左右,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一百余家企业参展;参观观众持续突破;北京安博会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作为行业技术服务的重要组织,这一阶段全国安防标委会进一步强化安防标准化工作,并走上了为公安业务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规范化发展轨道。这一时期安全防范工程领域系列标准发布、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发布、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相关标准发布并施行,这些标准对安防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期,认证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产品认证范围扩大,业务增加。由实体性防护产品的认证发展到电子信息产品的认证,对境外的认证检查业务也逐年增多;认证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管理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在检测方面,国内相关检测中心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完善队伍建设、更新设备技术、拓展业务范围、提高质量体系等措施,在项目检验能力及检验完整性方面,成为了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安防监督检验机构,同时国内安防第三方技术评价服务朝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安防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时期,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平安建设启动,到农村技防、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再到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政策不断推出,持续推动安防行业的发展。

  安防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时期,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平安建设启动,到农村技防、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再到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政策不断推出,持续推动安防行业的发展。

  2005年9月,在北京、苏州、杭州、济南4个城市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公安部确定了22个城市为第二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试点单位,并于当年正式启动"3111"试点工程,这标志着平安建设项目开始启动。公安机关在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广泛推动了社会安防技术产品的应用,提高了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要求,从2006年到2009年,公安部科技局组织各级技防管理部门开展了对农村技防建设工作的初步探索。2009年8月公安部科信局召开了全国农村技防工作会议。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通过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防范体系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落地,并且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的'平安村'、'技防村'也紧锣密鼓的展开,尤其是江浙、河南、山东、安徽、陕西等沿海地区及中部地区,通过开展试点寻找一套可行的运行模式来推广农村安防。

  除了以上平安建设内容,向更多领域延伸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特点。2007年4月卫生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2010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等等,有力推动了安防在各细分行业领域应用。

  随着平安建设的开展,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安防系统建设持续落地,视频监控系统在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其中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在此基础上,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专题内容),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9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组织召开2016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申报城市(区)项目工作视频会议,批准长春等48个城市为全国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2016年10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西召开,部署开展“雪亮工程”建设,自此“雪亮工程”建设全面开展。2017年6月,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在山东临沂召开,会议提出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水平。(雪亮工程建设相关专题部分省市建设情况专题

  在这一时期除了平安建设之外,另一项对安防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工程也已经悄然开启。2013年建设部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自此智慧城市建设大幕开启。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北京制定《“智慧北京”行动纲要(2011-2015)、陕西省印发《“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和《“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专题

政府平安建设、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的推动,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反恐形势,国家应急体系的建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都极大推动了安防市场应用的发展。随着安防应用的社会化、民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与IT、家电、电信等行业融合发展,"大安防"“泛安防”的市场格局已经开始呈现。

  这一时期,政府平安建设、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的推动,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反恐形势,国家应急体系的建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都极大推动了安防市场应用的发展。随着安防应用的社会化、民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与IT、家电、电信等行业融合发展,"大安防"“泛安防”的市场格局已经开始呈现。

  安防市场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应用市场来看这一时期主要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发展与突破。一是在平安建设、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的推动下,一些传统的安防要害单位、重点部门,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公众场所等新建与完善了安防设施,通过前端摄像头、监控中心、联网报警探测器等进行整合,形成了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与报警系统;二是在其他领域开展的"平安创建"活动的推动下,一些行业及生产应用领域如医疗、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电信、石油、电力、水利、邮电、通讯、工矿企业、森林防火等行业性、系统性的安防应用需求快速升温,市场普及逐步加快;三是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现代家居安防理念逐步得到百姓的认可,防盗报警产品、智能家居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家居安防市场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居民、商铺等视频监控产品得到发展和普及。

  随着产品技术不断更新,应用不断拓展。安防行业快速发展。据2008年的统计,我国具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安防企业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市场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保持了20%以上。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品发展最快,年增长率约为25%左右,在电子类安防产品中占据了约50%的份额。我国安防产业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与系统集成、报警运营与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其中,产品研发与生产约5000家企业,从业人员40万人,产品包括了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可视对讲)、防爆安检、实体防护(安全门、保险柜、锁具)、电子巡更、家居安防等大类产品;工程设计、安装、集成约12000家企业,从业人员30万人;报警运营服务约3000家企业,从业人员20万人;各种经销商、代理商、中介服务约6000家企业,从业人员15万人。

  到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安防企业达到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0万人,安防企业年总收入达到601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7%;2017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960亿元,年均增长12.7%。以产业结构划分,2017年安防产品总收入约为3369亿元,占比56%;安防工程总收入为2587亿元,占比43%;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约为60亿元,占比1%。

  同时国内安防产业三大集群的发展更具特色。"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约半数以上的产品企业和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安防产品制造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并初具规模;"长三角"地区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优势,高投入、高起点、发展快,形成了一批技术密集型的优秀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京津"地区以市场应用为导向,该地区企业集成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提高较快,安防应用系统工程的研发、运营服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安防电子产品逐步从单一的模拟产品快速地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过渡,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基于IP网络技术的安防前端设备呈现更快速的发展,云存储、云计算的出现使后端设备云化在行业内逐步显现,尤其是在民用安防、智能家居领域网络化与云化趋势更为明显。在这一时期的后几年,迎来了人工智能的爆发,伴随着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安防企业纷纷加入人工智能“风口”,智能安防开启了新一轮的成长周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后马不停蹄地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发布新产品、新理念,打造产业新生态,在智能化产品落地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并持续推进安防+人工智能在公安行业、交通行业、智能楼宇、金融、工厂园区、民用安防、医疗行业的落地。

  在政策及技术推动下,这一时期,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电子安防产品企业崛起,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谋求上市、登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的加速扩张和产品技术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苏州科达、大立科技、安居宝、同方威视、捷顺科技等等,企业资产及从业人员大量增加,研发能力增强,整体赢利水平提高,真正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龙头"。

  在企业发展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推进,IT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进驻民用安防市场,包括腾讯、京东、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谋求通过家用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掘取大数据时代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传统安防厂商如海康威视推出萤石、大华股份发布智能家居品牌“乐橙”等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仔细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产业的走向问题,积极应对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所带来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风口”下,AI+安防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行业,包括人工智能算法企业诸如商汤、云从、旷视、依图、云天励飞等等纷纷拓展安防领域业务;传统安防制造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达、天地伟业以及宇视科技等等则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补上人工智能这一课。

高质量发展:中共十九大召开,确立了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走向,确立了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城市等发展目标,制定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安防行业持续深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加速融入智慧城市,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城市高效管理、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利好依然是安防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持续推进安防赋能千行百业。这一阶段,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法规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利好依然是安防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持续推进安防赋能千行百业。这一阶段,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法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加快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

  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要推进安全产业行业应用不断深化,在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具有基础性、紧迫性的安全产品,其中在城市安全领域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巡检、智能安防系统等安全防控产品。

  另外在交通运输领域,《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关于加强公交车行驶安全和桥梁防护工作的意见》等陆续颁布。

  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通过产业应用、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供给,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助力新动能成长。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视频是信息呈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安防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智能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行动计划》提出夯实超高清视频产业核心基础,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加强行业推广应用,完善公共支撑体系,全面促进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

  进入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部署。

  2020年11月,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指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平安中国建设的规律特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此次会议提出,积极探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手段,加强全要素智慧治理。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随着2019年年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召开,意味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从2020年1月份开始国内不少省份以及地市级城市纷纷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门会议,同时发布相应建设方案与计划,提出从2020年开始落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另外,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新基建",云南在8月初出台了《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福建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北京在《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提出五个行动方案。

  这一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2020年上海、河南等地陆续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智能交通方面,2020年8月,交通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颁布,2020年1月《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发布。

  在校园安全领域,2020年《湖北省学校安全条例》通过,河南省发布《河南省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同时还有医院领域,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山西省公安厅和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安装配备安检设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平安中国、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持续深化顶层设计,指引安防发展。

  “两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文中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明确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顶层设计高度再次明确了“平安中国”依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屏障。其中无论是编织社会安全网,还是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智能化都是重要支撑,更明确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这些都为接下来几年安防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强调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基层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发源地,解决好基层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而加强基层智慧治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另外,八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社会治理出发,提出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卫生健康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搭建综合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多源异构数据价值,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另外,2021年,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通过,北京市出台《“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海南省印发《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等等。

  同时,智慧社区、医院安全、数字家庭齐头并进,各行业助力安防持续延伸。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8月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

近些年,泛在的安防智能化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具有革新力量的行业企业,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实现在芯片、算法、软件端、硬件端、整体方案的持续迭代演进,推进各个细分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不断落地,进而迎来更大规模的智能化落地时代,这也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安防领域。

  近些年,受益于国家持续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领军企业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视频安防设备销售额已居全球前列。

  另外,在出入口控制、楼宇对讲、防爆安检、实体防护等领域也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并借助资本运作实现上市,其中在2020年、2021年,两年间,安防行业迎来了十余家企业首发过会或登陆资本市场,既有老牌报警运营企业、实体防护企业,也有楼宇对讲企业,共同推动了一波安防企业“上市潮”。

  特别是2021年,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安防产品制造业重点领域的细分环节有多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包括常年深耕视频监控ODM市场的安联锐视、实体防护门锁行业的王力安防、主营安防设备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的凯旺科技、重点研发生产出入口控制与管理设备的百胜智能等。

  与此同时,近几年随着技术融合、系统融合的快速发展,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实力强大的信息通信、互联网、AI企业以及网络安全服务商加入安防行业,这些企业以优秀的算法、架构、算力等融合安防场景应用,促进了行业智能化的深度转型,同时也改变重塑了产业格局。

  受美国“实体清单”事件影响,安防产业链上游技术产品增长强劲,国产化率提高,安防企业持续关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不断壮大,以图像传感器、芯片、镜头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不断涌现,持续拓展安防领域业务。尤其在芯片领域,华为、地平线、比特大陆、寒武纪等等。

  近些年,泛在的安防智能化带来的机会已经非常清晰,具有革新力量的行业企业,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实现在芯片、算法、软件端、硬件端、整体方案的持续迭代演进,推进各个细分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不断落地,进而迎来更大规模的智能化落地时代,这也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安防领域。

近年来安防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深度融合,传统安防的边界不断拓展,智能化安防设备正加速融入智慧城市,落地智慧社区,走进智能家居,安防的应用边界不再局限在以往安全等概念上,更成为城市高效管理、社区生活服务的重要工具。

  安防行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安防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深度融合,传统安防的边界不断拓展,智能化安防设备正加速融入智慧城市,落地智慧社区,走进智能家居,安防的应用边界不再局限在以往安全等概念上,更成为城市高效管理、社区生活服务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呈爆发式增长。近两年,国家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安防行业作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落地领域优势显现出来。安防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品,近两年频繁出现的AI场景需求定义摄像机、数据平台、数据中台、操作系统,在深度学习、图像增强、夜间成像、人脸检测与识别、各类安防机器人等方面实现AI技术的不断落地应用,在前端感知与边缘计算、智能分析预警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创新技术产品与应用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大数据应用走向深入。安防各家企业推出多维数据融合技术,通过不遗余力地对数据进行挖掘,加快多维数据的融合和碰撞,多维数据信息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有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扩展了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逐步应用到制造和服务领域。

  5G技术进入实战。随着5G商用不断加速,以其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特点将为智能安防持续拓展行业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与AI技术的融合,让智能化普及进一步加快,并催生出更多行业智能化场景。这一阶段安防行业众多厂商基于5G技术提出智能安防发展新理念,并推出了相关产品或者方案,移动视频监控市场爆发指日可待。

在AI加持下的多维感知技术使得安防概念不断实现泛化,通过更广泛地感知、认知,看得懂、主动响应等在实现安全防范的基础上,进化到“碎片化”场景下的管理环节,再到决策环节。“泛安防”正逐步下沉至城市、社区的毛细血管,融入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落地,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融入,持续推动着安防行业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新技术应用落地,产业链不断延伸,安防产品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加速融入更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应用中。通过赋能千行百业,不断解锁新应用场景,推动产生更多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通过对行业企业业务的统计,目前安防涉及业务覆盖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交通出行、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公共事业领域,煤矿冶金、商业地产、制造企业、烟酒盐、物流、零售连锁、教育教学等行业用户,以及小微企业、小微园区、商铺、工厂、小区、景区、养殖场等中小企业事业领域。

  尤其是目前行业企业构建基于视觉为基础的多维感知技术,持续拓展安防行业市场空间,扩维赛道,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行业数字化变革领域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安防产品技术持续落地应用,极大满足碎片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宅经济”迎来巨大发展,家居、社区等细分市场智能化转型需求旺盛,这为安防行业内楼宇对讲、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产品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在AI加持下的多维感知技术使得安防概念不断实现泛化,通过更广泛地感知、认知,看得懂、主动响应等在实现安全防范的基础上,进化到“碎片化”场景下的管理环节,再到决策环节。“泛安防”正逐步下沉至城市、社区的毛细血管,融入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本文是【http://www.zyaf.com.cn 洛阳市安全防范产品协会】原创,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www.zyaf.com.cn/home-plistinfo-fid-39-id-469.html

0

共建单位:百佳共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原安防网 智慧城市社区服务驿站

运营单位:洛阳中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咨询单位:河南耀骅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0379-61116520

电子邮箱:hnaf365@qq.com

投诉建议:15515365581(微信同号)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五洲大厦23层

专家委员会:180939003(加QQ交流)

综合部交流:2662696719(加QQ交流)

会员部交流:2662696719(加QQ交流)

Copyright© 2018 洛阳安防协会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支持:青峰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豫公网安备4103050200060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    豫ICP备18025981号-1
服务   维权   自律   发展